来上海前,虞家茵决心凭一己之力,在这个大城市扎根。
来上海后,虞家茵顺利地找到了家教的工作,并遇见夏宗豫,俩人一见钟情,最后虞家茵却悄然出走。
可她并不后悔。
在这段感情中,虞家茵不愿做拆散别人家庭的坏女人。
事实上,虞家茵感受到了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她宁愿爱情萎谢,也不愿自尊萎谢。
1947年,作家张爱玲首次担任编剧,完成了一部名为《不了情》的电影剧本。
但寥寥几年,影片被淹没,张爱玲又将《不了情》写成小说《多少恨》。
而虞家茵就是《多少恨》的女主角。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已悲剧收场,唯有这部虞家茵的结局还算不错。
01、处事上的清醒
在那个不太平的时代,虞家茵一女子选择独身来大上海打拼,多亏朋友相助,让她顺利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去有钱人家做家教。
虞家茵要教的学生小蛮8岁,乖巧可爱,而管家姚妈,多嘴多事,喜欢无中生有,但虞家茵心态平和,且不计较。
因为生活就像一出戏,悲欢离合都是自己的,唯有活明白,才能活得自如。
工作第一天,虞家茵遇到了管家姚妈。那是一个年纪不到四十的寡妇,长得白白胖胖像俏尼曾。虽面相不错,但算计很深。
虞家茵一身朴素的打扮,刚进屋,就招来姚妈冷眼。
事实证明:这个姚妈,从一开始就看虞家茵不顺眼。
原著中,当听到家茵说:福煦路的夏太太本来要陪我一块儿来的,因为这两天家里事情忙,走不开……”
姚妈这才开了笑脸道:“嗳,你就是那个虞小姐吧?听见我们三奶奶说来着!请进来吧。”
一听说虞家茵是有钱人家的太太介绍来的,姚妈态度立刻转变了。
其实,对一个女人来说,不管你结没结婚,你都应该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对人向善,不诋毁他人,而虞家茵就是这样的女人。
第一次上课家茵就赢得小蛮的喜爱,离开的时候,小蛮对家茵依依不舍,小孩子最有灵气了,谁对她真心好她很快能体会到。
其实,虞家茵不仅能教书,还很关心孩子。她担心小蛮热的慌,帮小蛮脱掉了外套,姚妈却看不惯了。
影片中,姚妈见虞家茵走了,还歪着头斜着眼,絮絮叨叨地说:“什么老师呀!才来了一天就把孩子教的一句话也不听我的了......”
从那天后,姚妈总显得阴阳怪气,但虞家茵照常来教书。
人一旦有了嫉妒之心,就容易产生恨意。
小瞒过生日那天,家茵和姥爷一同进屋,碰巧姚妈看见。
转眼,姚妈就在车夫面前诋毁家茵,轻蔑地说:“嗳,喂,我们老爷交新女朋友了。”
还有一次,当小蛮发烧,家茵来家里照顾小蛮,见姚妈喂肉粥给生病的小蛮,忙上前阻拦。
姚妈把脸一沉道:“我当然是不懂,我又没念过书,不认识字!”
甚至,无中生有地说:“我想害她干吗?我又不想嫁给老爷做姨太太!”
姚妈已经认定这女人不简单,如果让虞家茵做了正太太,恐怕自己管家的位置也不保。但虞家茵有学识,她理解姚妈一个寡妇遇到男女情感容易起疑心,并且没有在夏宗豫面前说姚妈的不是。
而姚妈回乡下搬救兵,夏太太。
原著里,姚妈冷冷地道:“太太迟早要回来的。‘家无主,扫帚颠倒竖。"
事实上,虞家茵并没想做姨太太,她只是想教好小蛮,做好教师这份工作。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里,总会出现不爽的人、不顺的事。
也许是朝九晚五、天天见面,却不得不面对的同事;也许是一地鸡毛、天天收拾,却躲不掉的家务。
但没有绝对的坏人,无非是自己心中狭隘;那些糟心的事,也只是自己想不开。
真正清醒的女人,向内看,不计较,而是专注更好地活在当下。
02、亲情上的清醒
虞家茵到上海安顿下来,生活刚有起色。
父亲也找过来,并混到夏宗豫的厂子做工,但父亲并不知足,又借虞家茵的终身大事,找到夏太太借钱。一次次让家茵难堪,家茵最后决定与他保持距离。
即便是亲人该敬而远之的,也不能犹豫。
原著里,家茵问道:“爸爸你到上海来有什么事吗?”
虞老先生收起了笑容,恳切地叫了她一声道:“家茵!我就只有你一个女儿,我跟你娘虽然离了,你总是我的女儿,我怎么不想来看看你呢?”
可见这父亲,生活潦倒的时候对母女视而不见,现在女儿来上海有门路了,又厚着脸皮贴上来。
虞家茵了解父亲的品性,于是拿钱给父亲,让父亲买票回乡下。
虞老先生接过钱去,笑道:“嗐!你别看不起你爸爸!——那我怎么自个儿一个人跑到上海来的呢?”
可没过几天,虞老先生直接到夏家找女儿虞家茵,但虞家茵还在教小蛮做功课。
有句话是,人穷志也短。确实,自己没能力只能闷头又找上女儿,但虞老先生聊天的技巧很是高超。
和姚管家搭上腔,两句话的功夫,得知夏家有个药厂,夏宗豫正是厂长,虞老先生心里琢磨着如何找夏宗豫,借虞家茵和夏宗豫的关系,托夏宗豫找个事。
原著里,虞家茵发慌了,四顾无人,道:“爸爸!你这些话给人听见了,拿我们当什么呢?我求求你——”
在虞家茵眼里,父亲就是个无奈,真是躲也躲不开,所以她打心眼里不喜欢父亲。
可话说回来,这层父女关系,就是人生的羁绊。
虞家茵劝夏宗豫不要搭理父亲,但夏宗豫念在他们父女关系的份上,给虞老先生安排了厂里的工作。
这下虞老先生有工作了,转眼他就买了只鸟,玩起来。
那年头,养鸟、逗鸟都是有钱大老爷的闲趣。虞老先生有花钱,因为有座“金山”就摆在眼前,不拿白不拿。
虞家茵只知道父亲贪财,却不知道他嘴巴大。
原著里,虞老先生道:“嗳呀,我们打开窗子说亮话罢!我女儿也全告诉我了。我们还不就是自己人么?”
虞家茵和夏宗豫八字没一撇的事,虞老太爷在夏宗豫面前讲开来,弄得夏宗豫尴尬的不知如何回答。
事实证明:虞老先生为了钱财,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试问天下有谁愿意和这样的人扯上关系?更何况虞老先生没一点家底。事情放到现代社会,估计早把他拉黑名单了。
然而,虞老先生仗着女儿的脸面,恬不知耻地一次又一次地找人借钱。
原著里,虞老先生见到夏太太客气地说,女儿和夏宗豫有点误会,让夏太太别放心上,女儿愿意进门做妾。实则是以借钱为目的讨好。
有句话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夏宗豫终于看出虞老先生就是泼皮无赖,直接告诉他不要再来夏家。
这下虞家茵失望至极,脸让虞老先生丢尽。
一段关系,让你深受痛苦,与其苦苦纠结,不如看向未来,活好当下。
就算是亲情,也会在特定的时刻,凸显人性的恶,变质到经不住考验,及时主动为自己叫停,才是人间清醒。
03、爱情上的清醒
每个人的生命,总会因另外一个人而变得丰盈。
实际上,虞家茵是爱夏宗豫的,但令人惋惜的是,她的这份爱却是个“过错”。
在电影院,虞家茵偶遇夏宗豫,35岁的夏宗豫,已蒙上一重风尘之色,看上去却很顺眼。
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虞家茵在售票口退票,而夏宗豫正要买票,一退一买,两人搭上了腔。
生命的河流里,因为有缘,他们遇见了。
而可悲的是,夏宗豫是有妇之夫,还有一女儿。
虞家茵明白,她不该喜欢一个有太太的人,但夏宗豫心里装着虞家茵。
女儿小蛮生病,夏宗豫亲自上门,请虞家茵去家里住上,方便照顾小蛮。
之后,又买衣料作为酬谢,送给虞家茵。
有天晚上,虞家茵在玩骨牌,夏宗豫上门来看她。
原著中,虞家茵笑道:“从前我父亲常常天亮才回家,我母亲等他,就拿这个消遣。”
此时,虞家茵体会到儿时母亲的辛酸,而如今她爱上了有妇之夫,更深深地同情夏太太,这种复杂的情绪让她进退两难。
同样,夏宗豫说他和妻子是旧式婚姻没有感情,很早想离婚,但一边是尚未成年的幼女,一边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太太,他无力选择。即便他常常在烦闷的时候,来找虞家茵解忧,但没能再行动上更进一步。
从最开始的相遇,再到之后的几次见面,其实,夏宗豫每次都有所隐瞒,他并不是一位坚定决绝的男人,换句话说,如果他能离婚找离了。也许,这就是中年男人的困境。
话说回来,人到中年有事业有家庭,何必又折腾。
但虞家茵不同,她才25岁,真要算起来可以当夏宗豫的大女儿了。
而后的生活,“大女儿”照顾小女儿,还要伺候太太,时不时还有缠人的父亲来要钱,对这样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虞家茵已经做出了回应。
虞家茵要离开上海,去厦门做教员。
是的,有学识的女人在哪都能找到一份自给自足的工作。
影片的最后,虞家茵远离了这个是非之地、是非之人,只留下一份信。
其实,这像极了张爱玲与胡兰成,胡兰成离婚后与张爱玲结婚,却在汉口工作期间,与护士纠缠在一起,张爱玲写下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你不要来寻我, 即或写信来, 我亦是不看的了。”
很多事的结局往往由多种因素决定,我们不必分清谁对谁错,对自己无愧,对他人无亏,自然活得无拘无束。
写到这里,想起林夕的一句歌词:早明白我们之间,不可能有一个结局,我还是我,你还是你。
透彻的人才能看清世界。
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