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网上看到一张落款是9月份的图片,红底黑字,还是用毛笔写的。
2023年过苗年时间安排如下:2023年11月17日,大年。落款是贵州西江雷山县。
△用毛笔写的过年通知。
我马上到网上搜索,发现苗族人有自己的年,相当隆重的那种,得持续一个多月,节目包括但不限于:杀猪、拦门酒、祭祀,竹笙比赛、篮球比赛、苗歌比赛……
如今过年,我家的年味已经很淡了,无非挂一副网上买来平平无奇的春联,再看着春晚包饺子。
于是,赶在年前,我决定去趟雷山,和苗族人学过年。
带着鱼鸭猪,进村
苗族以十月为岁首,因此,苗年最隆重的大年都选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这时候恰逢秋收结束,粮食不成问题,过完年再为第二年备耕,也不耽误农时。
△抬着礼物进村的村民。
在这个痛痛快快喝酒庆祝的日子里,有时几个村寨联合过年,有时排好次序轮流过年,整个过程往往要持续一个多月。
苗族人的聚居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山与海的地理间隔,导致了语言文化、过年习俗上的差异。
△苗族人居住地分散,地理位置的间隔导致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单说雷山过年的娱乐项目,就有斗鸡、斗牛、斗鸟等许多种。而其中,斗牛的作用不仅在过年期间得到体现,据说以前苗人吵架,直接拉出牛来斗一斗,谁的牛赢了,就算谁有道理。
2008年,苗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想那一定是值得记入史册的热闹。
果然,出发前订酒店的时候,我给民宿老板打电话,老板匆匆忙忙地说,亲戚要来,这段时间生意不做了!给包车司机打电话,司机说,过年放假,没车啊!
为了充分感受过年氛围,我还提前学了规矩:
去主人家做客,血亲需要带礼物来,常规的礼物是糯米饭一篮(最好是几种颜色的彩色糯米饭),米酒一壶(5-10斤),鱼(必须用麻绳穿过嘴巴,吊在扁担上,且数量只能单数不可双数),鸭子(要公鸭子,单数,不能是鸡),猪(要用麻绳绑住脚,用扁担挑着进村,也要单数),鞭炮……
△带上门的鱼和鸭都是单数,用礼花精心装饰过。
过节当天晚上,主人家会宰杀客人带来的鸭和鱼,用清水煮,以便用整只来祭祖。
当然,现在时代变了,有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不一定随身带着鱼和鸭子,但我总要带礼物的,不能失礼。我提前一天到凯里县城买了甘蔗、猕猴桃、葡萄和小孩用的漂亮笔记本进村,准备好了“以物换物”,用礼物来去村民家蹭饭吃。
终于来到雷山,我遇到一户人家,用扁担挑着三条大鲤鱼,还精心用礼花装饰,很好看。我凑上去帮忙,只挑了十几分钟,就已经被压得肩膀痛。更别说一头几百斤的猪了,一路进村,得几个壮汉挑着。
△用扁担挑着进村。
客人带着礼物来到主人家门口,需要先放鞭炮报信,主人再出来迎接。有的人家还会在门口设置拦门酒,喝完才能进屋。
喝拦门酒也有规矩,比如手不能碰牛角杯,只能等着苗女往嘴里倒,那真的算是“任人宰割”。苗族喝酒特色的“高山流水”,就是几个人前后站好,后面的人将碗里的酒往前面的碗里倒,站最前的人则需要将酒全倒自己嘴里。
△苗族喝酒最传统的“高山流水”,后面的人一起往前面碗里倒酒。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苗族人劝酒:太凶猛了。
寻常酒桌上,听过最厉害的话就是“不喝你就是不给我面子”,但在苗族,劝酒唱的歌是“管你喜欢不喜欢”,苗女拿着汤碗就往客人嘴里灌,我眼看逃不脱,只好站起来跳了个舞,选择加入她们。
△苗族人劝酒:一群人围上来,直接把碗端到嘴边。
出嫁的苗族女儿过年回家,叫“姑妈回娘家”,她们往往需要身着盛装,连喝13道拦门酒,相当霸气。这份霸气还会延续到晚上的篝火晚会,不单晚会主持人全是女性,女主人还会带着酒挨桌打招呼。
同行的朋友,刚一坐下,主人便拎着20公斤的塑料大桶过来,里面装的全是酒。很是震撼的我抓住一个村民问,你家到底有多少酒?他说,五吨吧,你要吗?
△拦门酒持续到晚上的篝火晚会。
不像商品酒,苗族自家酿的米酒没有度数,却有个别名叫“见风倒”,喝的时候觉得顺口,等喝完酒出门吹风,才知其厉害。
桌子上摆着火锅,酒一不小心倒洒了,在桌面上烧起来。主人却骄傲地说,我们自己酿的酒,能点火!
这时候,过年的氛围已经很浓了,到处都是喝酒唱歌的人。我被苗族女孩们身上的银子晃得睁不开眼,她们个个头戴银冠、发髻插银梳、耳配银耳环、颈戴银项圈、腰捆银腰链……
△苗族人都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满头银饰,相当富贵。
这套苗族女人最珍贵的行头,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银饰碰在一起叮当响,是独属于过年的声音。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我去的村子里,最富贵的一家从东北来了200多个亲戚朋友,主人给每位客人发一条红围巾,于是一时间,村里到处都是红围巾,到处都是东北话。
△村里最富的人家给客人发了红围巾,晚上还办起了篝火晚会,一起唱歌跳舞。
过年期间,客人可以到苗寨任意一户人家吃饭、拜年,这叫“吃串串饭”。
我在村里逛逛,总被邀请进屋吃饭,不得不说“吃过了吃过了”,对方倒也客气,“少吃点呗”,筷子已经递到手边,只好象征性再吃几口。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招徕,“晚上还来吃啊!”
炒鸡、白肉、鱼冻、腊肉腊肠、酸汤鱼…还有数不清的米酒,年饭不止一顿,且每顿都相当丰盛。
△长桌宴,一锅炖肉火锅,往里不断加菜,可以迎接来来往往的亲戚朋友。
几天下来,我已经成功找到了全村最好吃的人家,只是实在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只好张口“哥哥”“姐姐”地叫。菜堆在桌子上,碗一空了就有人会替你满上。
除了喝酒吃菜,苗族过年还会举办许多赛事。我围观了一场捉鱼比赛。在稻田里,想参与的人直接挽起裤腿下水,规则又有一条——捉到的鱼必须随身带着。
△闹鱼节是当地的传统节日,有预祝丰收之意。(图/视觉中国)
好吧,那就只能上衣扎进腰带,让鱼和肚皮贴在一起,或者用竹条穿过鱼嘴,把捉到的鱼串成一串。最后,比赛捞出来的鱼,围观的村里人都能领上几条,回家吃一顿烤鱼。
苗语称过年为“ghuat janb”,过年必不可少的事就是杀年猪。苗族人几乎每家都喂猪,猪叫“年猪”,就是为了过年而准备的。
△几个男人合力把猪挑进村,第二天就要准备杀猪了。
杀猪期间也有许多讲究,比如不许将水倒出门外,不许吃任何东西,尤其是蔬菜。民宿老板提醒我,如果有空,到村里的小桥上多走几个来回。
后来我才得知,水不能外倒的意思,是不能让水冲走庄稼和好运;又因为祖先还没有享用菜肴,所以人不能吃;不吃素菜,意味着这户人家今后生活年年有余(鱼等荤菜);在小桥上走走,意味着这户人家人缘好,客人多。
据说,苗寨应该是世界上拥有最短、最多的桥的地方。这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座桥,长度不过四五十厘米,寓意着这家人能通向幸福之路。客人通过桥走进苗家,意味着将好运和幸福带到苗家。
△在小桥上走走,意味着来年能通向幸福之路。(图/unsplash)
苗歌也渐渐唱了起来。
苗族的歌曲很长,听起来都是重复的音调,一位在这里调研的学者告诉我,有的苗歌可以连续唱上几天。
由于没有文字,苗族的历史只能靠编成歌曲一代代传唱下来,像我们听的其中一首歌叫《开天辟地》,讲述了这支族人如何来到这个村庄。在这首歌里,写到了所有来到村子的族人的名字,反复唱诵,而歌曲的结尾是对下一辈的祝福,也会逐一背出族人的名字。
△苗族的歌曲,是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苗歌是苗族历史的见证,也是唱歌之人记忆力绝佳的证明。
听说,为了热闹过年的这几天,有的富贵人家,得花上10万元。但也只有过年期间,人们不用再忙碌奔波于山里田地间,彻底地放假,在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情享受。
抬猪腿
凌晨3点,我被猪撕心裂肺的嚎叫吵醒。等我下楼的时候,仪式已接近尾声。
苗寨通常是在苗年伊始来杀猪,庆贺一年的风调雨顺。
过年期间,杀猪也有自己的术语。比如“拿刀来”,这个时候要说成“拿草叶来”;“杀猪”要说成“敬拜大官人”;“拿柴火来”要说成“把太阳照过来”;猪血不能叫做“血”,而是称为“浮萍”;烧猪用的稻草要说成“盖被子”……猪在苗族是受尊重的,虽然它自己可能不这么想。
△杀猪在苗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
今年的苗年同时遇上了鼓藏节,这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苗族最隆重的节日。鼓藏节13年才举办一次,且每次日期都不是固定的,而是由鼓藏头召集本鼓社宗族各自然村寨的老年协会、鼓藏头、活路头以及村干共同商量,定个日子。
△鼓藏头的家很豪华,门口全是猪腿,一层改建成了博物馆。
而鼓藏节最有趣的仪式,当数抬猪腿。
苗族人在猪腿分配这件事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带尾巴的猪腿一定要送给姻亲舅舅,其余则送给二舅、姑爹等至亲。错分猪腿,便有可能意味着社会关系及亲疏秩序的打破,人际交往也有可能就此中断,不再继续做一门亲。
正因如此,苗族人世世代代谨遵传承下来的习俗和礼仪,分猪腿,收猪腿,各自高高兴兴抬回家。
△分好的猪腿,接下来会让各家亲戚抬回家去。
这让我想到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所说的:“实物流动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是相互的。如果说朋友创造出礼物,那么礼物也创造出朋友。”
这些习俗,看起来繁琐,也就是在“我到你家来抬猪腿,你到我家来抬猪腿”这样的过程中,找到了凝聚亲戚情感的纽带。苗族俗语因此说:抬猪腿,不忘亲。
另一位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曾光顾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边的一座小岛,他发现生活在这里的安达曼人对收获甘薯后的处理和使用,有着明显的区别:男人们要把自己的甘薯赠与他的姐妹家,而他家所食用的甘薯则由他妻子的兄弟来提供。
△人们互赠礼物,增进彼此间的联系。
布朗由此得出结论:甘薯的流动和赠与,并非指向一个经济上的获利,而是通过物的传递,达成了某种社会关系的维持与巩固,其起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作用”。
苗族的猪腿,就像安达曼人的甘薯,人们互赠猪、鸭子和鱼,再收获猪腿,在这个过程中维系亲戚情感关系。
一个星期后,我离开了雷山,但苗年还没结束。
接下来,当地还将举行芦笙舞大赛、打篮球大赛、斗牛大赛……村民积极邀请我参与女子组篮球赛,称冠军奖金有3000元。去年,村里就没凑够会打篮球的女人,因此不战而败。
△苗族芦笙舞,也称锦鸡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我说,我也不会呀,她说,没事,可以抱球跑。
虽然只有短短一星期,但我已经收获了数不清的热闹,几乎把全村的饭都吃了个遍。
走在路上,不断有熟人过来打招呼。过年,这种传统的仪式,在贵州这个小村落中回到了本初的意义:让人们彼此熟识,一起庆祝。
赞(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