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在这里,秀才成了迂腐、懦弱的代名词,手无缚鸡之力!但唯独刘秀是个例外,他本是太学生,也就是广义上的秀才。但他并非一个书呆子,而是智勇双全,在乱世之中恢复了汉室江山,也实现了“光武中兴”的治世!
刘秀的故事就足以为人们津津乐道了,秀才也有当皇帝的,真是为读书人长脸!人们在惊叹之余,也不免会浮想联翩,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状元当过皇帝。其实不然,因为这只是以汉族为视角来看古代史,是偏狭的。事实上,到了宋代,辽、夏、金等国虽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早已不是当年的匈奴了,只会逐水草而居,过着抢掠的生活。到了这时,少数民族政权纷纷效仿汉族,不仅在政治制度上与汉族相差无几,即便是在科举制度上也非常的先进。由于科举取士,使得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除了长相与汉人略有不类外,其他方面庶几无差。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其实,我们看宋代历史,应该跳出所谓的“夷夏之辨”。其实,它们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况且《左传》早就讲“中国之为中国者,以有礼义也。”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中国一直是个文化概念,可以说是礼仪之邦的代名词。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是不能将辽夏金三国排除在外的。既然如此,我们看历史的时候,自然应该想到它们。
就拿“状元皇帝”这个话题来说吧。其实,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位,他就是西夏神宗李遵顼。此人正是西夏实行科举考试以后考取的状元,后来又当上了皇帝。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遵顼(1163—1226),即西夏神宗。其为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皇室宗亲。根据史书记载,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如此说来,还真非膏粱子弟,是一位博学多识的世家子弟。正是由于其卓越的才华,所以在1203年的殿试中一举夺魁,获得了状元。
西夏绘画
如果我们熟悉西夏历史,便会发现整个西夏国其实是非常重视儒学的。西夏儒学之所以会非常兴盛,原因在于其官僚体制、政治文化与制度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早在李继迁开始,一直到西夏末年,历代帝王莫不学习与模仿汉制。根据史书记载,李继迁时代“潜设中官,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可见其渊源有自。后来,李德明也继承了这一点,“大辇方舆,卤薄仪卫,一如中国制。”正因为从西夏初创时期就已定下“崇儒”的国策,所以整个党夏族莫不崇拜孔子、歆慕汉文化。这一点亦可通过他们编写的一些儒家典籍窥见一斑,如《圣义立海》、《三才杂字》、《德行记》、《新集慈孝传》、《德事要文》等。这些都是对儒家经典的介绍和阐发。
儒学经过夏景宗、毅宗、惠宗与崇宗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时出现鼎盛局面。所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不能光靠马上得天下,还得依靠马下治天下。西夏历代统治者正是深谙这一点,所以非常重视教育。如夏景宗时期,在建立官制的同时也设立了蕃学和汉学,以加强文化教育。其学校种类不可谓不繁多,总共有五种:即蕃学、国学、小学、宫学和太学。
西夏文佛经
此外,更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尊孔子为文宣帝。我们知道,宋代非常重视儒学,甚至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形成了所谓的“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但,宋代不过是尊孔子为“文宣王”而已,而在西夏则尊其为“文宣帝”,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和对儒学的认同!
同时期的辽金与西夏在文化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语。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西夏有自己的文字——西夏文。正是因为如此的重视文化,使得西夏早已摆脱了野蛮的习气,基本上与汉族政权无异。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强调西夏的文化氛围。正因为西夏如此重视文化,所以出现李遵顼这样的状元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他又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
按照正常的途径,李遵顼当然是无法获得帝位的。那他显然就是采取非正常手段夺取的帝位。公元1211年,齐王李遵顼发动宫庭政变,废夏襄宗自立为帝,是为夏神宗,史书称之为状元皇帝。遍翻整个中国历史,目力所及,也只有这一位状元皇帝!
辽 北宋 西夏形势图
那么,这位状元皇帝究竟如何呢?我们想象,既然都已经高中状元了,那么学问一定是非常渊博的,一定可以当个好皇帝。可是,事实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个李遵顼虽然书读得好,但并不懂得为君之道。说他是个书呆子吧,也不尽然,他还成功的发动了宫廷政变,这远非一个书呆子所能干出的事情!
相反,这个夏神宗不是一位书呆子,而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在他即位以后,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坚持附蒙抗金。因此,多次遭到金国的反击。长期的穷兵黩武使得西夏国经济凋蔽,民变不断。公元1216年,因其不肯助成吉思汗西征而得罪了蒙古。次年,成吉思汗率军第四次进攻西夏。面对成吉思汗的进攻,西夏国岌岌可危。夏神宗无法,只得以太子李德旺镇守中兴府,自己逃至西京灵州。最后,还是因为李德旺派使向蒙古和谈才使得成吉思汗退兵。到了公元1223年,西夏国早已是江河日下,亡国更是迫在眉睫。夏神宗也深谙这一点,但已经是回天无力,可是自己又不愿担这亡国之君的骂名,于是让位于太子李德旺,是为夏献宗。(不知是否宋徽宗赵佶效仿李遵顼,在金军入汴京之前,将皇位让于太子。)
成吉思汗
面对成吉思汗的猛烈攻势,西夏和金国结成了同盟。但面对横扫欧洲、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金夏两国早已是强弩之末。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兵分两路,从东西向西夏夹攻,此即蒙古灭西夏之战。
公元1227年,西夏灭亡。
公元1288年,元世祖忽必烈改中兴府为宁夏路,“宁夏者,夏地安宁也!”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来,实在是有些可惜,好不容易出了一位状元皇帝,最后还落得个身死国破!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则是面对强敌如虎的蒙古,这是西夏的不幸;二则是夏神宗太过刚愎自用,穷年累月的穷兵黩武。说起这个状元皇帝,确实让人唏嘘!首先是篡位得了帝位,后来又由于一些列的政治失策导致了西夏的灭亡。总之,我们很难将光彩之事与这位状元皇帝联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