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地方出去的学子,接触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冷漠?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从来读书人。是真的吗?
因为啊小地方出身的读书人啊,尤其是80、90年代的这一帮,在中学以前,感受的贫富差距是不大的。
大家的社会阶层都差不多,都是薪阶层的多,下海发家的不多。
你成绩好,你就牛逼,这是硬通货。
他们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的啊? 就是在他们出去上学,进入县城,进入好的学校开始,开了眼界了。
这时候他们会惊讶,原来啊同学的家长里,有知名的企业家,有体制内的领导,有大医院的医生等等,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啊那些比自己聪明的人,还比自己长得好看;
比自己成绩的好的人还比自己见识广;就算是那些成绩一般的人,随便一个出来,不是某某特招生,就是学校某某领导亲戚的孩子。
这时候小镇做题家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简直卑微得可笑。会对你的父母,会对你的原生家庭,产生极大的自卑感,你甚至连家长会都不想让他们来参加。
为什么啊?
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一出场就是气质非凡,而你的父母要放弃手头上的营生,折腾半天的公交车才能灰头土脸的赶到学校。
真正的实力碾压,是在高考后填志愿的前几天,有的家庭已经开始结合家族的特长,找到行业里最资深的专家来咨询,帮孩子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高考一开始,他们就会带着孩子到处去参加那些好学校的特招考试,他们十分了解特招、单招、提前批、降分录取之类的特殊政策,他们总是能够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帮孩子找出那个最佳的选择。
小镇做题家的父母呢? 大多甚至连平行志愿的规则都无法理解,稍微有一点文化的,或家里有个还算有点见识的亲戚,他们会让你去学个计算机,会计啊,护理啊,学个所谓的好找工作的专业。
因为你们家啊没有好的资源,你就要主动去干那些脏的、累的、工作强度大但是收入高的工作,五院四系、国防七子、C9联盟、两电一邮的概念他们懂多少呢,甚至连985和211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然后啊等了你上大学的时候,每次暑假,你想去参加个培训,或者去大城市玩一下,只要你不帮家里干点活,不去做点暑假工,家里就会说你有问题了。
等到你工作几年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啊,你又会惊奇的发现,有的同学,毕业就嫁了个富二代;
有的同学啊,他们自身的条件已经够好了,但居然还能找到一个比自己家更有实力,更厉害的豪门。两家强强联合。
而对于你接近30岁的时候,此时的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在一个不错的地方按部就班的上班,但你最怕接家里的电话,通常不是父母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要么啊就是家里又缺钱了,要不就是催促你赶紧相亲去。
当你十多年来一个人一次次的熬过这些痛苦之后,你啊慢慢的就会变得冷漠啦,变得不再想管老家的事了,从此开始慢慢的远离家人了。
这就是从小地方走出去的做题家,大多都会经历的过程。他们啊无时无刻不在承受这种巨大的落差感,直到他们进入社会好几年了,直到他们真正功成名就、真正不再缺钱的时候、甚至不再缺少周围人的阿谀奉承的时候。
可能这时候,他们才加班回家,坐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心里默默的道出了一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