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网络。
写在前面,看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十一抽杀”,今天来看看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
没用的冷知识又增加了
Decimation,是一个泛着残酷与血腥色泽的英语单词。
译成中文,即“大批杀害、大量毁灭”。作为军规,肇始于罗马共和国、令人悚栗的“十一抽杀律”。
古罗马,先后经历了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年~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 27年)及罗马帝国(前27年~1453年)三个阶段。
其间,罗马帝国最为强悍,是当之无愧的地中海霸主,地盘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拥有号称“陆战之王”的罗马军团。
毋庸置疑,长达近1500年的罗马帝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罗马军团的纵横杀伐史。对内镇压暴乱,铁腕无情;对外辟疆拓土,所向披靡。
罗马军团不仅战技精熟,且军纪残酷,连惩罚起自己来人,也足够严苛冷血。
此即“十一抽杀律”。其目的,在于消除部队中的恐慌与怯战心理,坚定作战决心。
“十一抽杀律”,为罗马军团独创战时刑罚手段。
即对军中叛乱、哗变者,或大规模临阵脱逃部队,施以集体惩处;对丢失军旗、军徽的军团,亦有可能会被执行“十一抽杀律”。
至于规则,那真叫一个简单粗暴:将受惩部队10人为一组,然后掣签抽取。必须全员参加,一人一签。此种抽签,全靠运气。
天不幸中签者,将被立即执行处决,不容申辩。无论他的人品、颜值如何,军衔多高,此前获过多少荣誉。
处决方式同样简单粗暴,就地取材,用石头或棍棒打砸致死。许因屠杀自己战友的“十一抽杀律”过于残忍,史上有据可考的,仅执行过四次。
其中有三次,发生在古罗马时代。
第一次,上演于公元前471年。是现存最早有关十一抽杀律的文献记载之一。
彼时,居住于拉提乌姆东南部利里斯河一带的沃尔斯奇人(一译伏尔西人),经常联合埃奎人与拉丁同盟,抽冷子袭扰罗马,打完抢完就跑。
罗马很生气,决定痛殴沃尔斯奇人,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可是,军中不少士兵根本不愿打仗,军心涣散,以致沃尔斯奇人杀来,便成建制溃逃,一败涂地。
自然,罗马君主大为光火,遂发明推出“十一抽杀律”,对临阵脱逃者施以严惩。
这便是关于抽杀律的最早记载,但到底处死了多少士兵,数目不详。
斯巴达克斯起义
第二次,也是最为著名与血腥的一次,发生于公元前71年。
当时,色雷斯角斗士率领被压迫奴隶,发动了反抗罗马共和国的战争,史称斯巴达克斯起义。
因罗马高层醉心享乐,奢靡无度,几无战斗力,而斯巴达克斯所到之处,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眼见战况越来越糟糕,罗马元老院惊慌一片,不得不起用一直被他们鄙视和忌惮的大奴隶主、与凯撒、庞培并称“罗马三巨头”的克拉苏担任统帅,
迎击斯巴达克斯。
此前,因接连输给起义军,罗马军队士气低落,人人惧战。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克拉苏施行了“十一抽杀律”,对战败队伍进行追责。
据罗马帝国简史(2018,水木森作品)记载,在此次惩罚中,共有4千名兵士被处以极刑,倒在了战友脚下,其中不乏高级军官。
“他才是最可怕的人。”面对冷血屠戮,罗马士兵对克拉苏的恐惧,远远超过了斯巴达克斯,并在日后的作战中变得英勇无畏,宁死也不敢退却。
第三次,发生于公元前36年。
为征服帕提亚帝国(又名阿萨息斯王朝或安息帝国),凯撒大帝最倚重的指挥官马克·安东尼,亲率10万大军,包括6万罗马步兵,1万高卢和西班牙骑兵,3万西亚当地步骑兵,浩浩荡荡杀向了帕提亚的米底亚省。
帕提亚的国王弗拉特斯四世,获知情报后马上组织精锐骑兵,闪击奇袭罗马辎重队,杀伤万余人,并缴获全部攻城器械。
面对败局,安东尼恼火不已,对临阵脱逃的罗马军团,毫不留情地执行了“十一抽杀律”。
具体有多少人霉运临头,就此丧命,数目不详。
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四次,发生于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放眼古今,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莫过于此战。从1942年6月28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一共持续199天。
战前,纳粹德国投入200万兵力,苏联投入300万;及至结束,德国伤亡150万人,苏联200万。
在当时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中,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中。
”一个士兵活一天是班长,活两天是排长,但不可能升到团长的职位。因为几乎没人能活过五天。
战事最惨烈的时候,一名士兵在战场上活不过9分钟,军官则是3天。
让时间回到1942年9月,德军霍斯的装甲集团军步步紧逼,无情杀戮。迫于强大压力,苏军不得已大量逃亡。
如何才能遏制颓势,激发必死斗志?
苏军一步兵师师长,便对所有溃退回预备队的士兵,采取了“十一抽杀律”:在手枪中装满子弹,接着下令全师列队。
一番训话之后,他走到士兵面前,挨个数数。1、2、3、4…每数到10,就对着数字为10的士兵面部,扣动扳机,当场处决,直至打光弹夹中的全部子弹。
国际惯例[10P]
喜欢请随手点赞,感谢🙏
赞(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