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五集了,说说准剧王《空战群英》
本頁主題: 五集了,说说准剧王《空战群英》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雷电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042
威望:723 點
金錢:2008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3-10-24

五集了,说说准剧王《空战群英》

2001年,随着《兄弟连》的横空出世,HBO正式开启“史诗巨制时代”。
随后,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对外高调宣称“二战宇宙”的诞生。
2010年,“二战宇宙之海战篇”——《太平洋战争》上线。
虽得诸多赞誉,却在观众缘上略显寂寥。
 


今年开年,《空战群英》又给「二战宇宙」添了一把火。
这次换Apple TV+来撒钱,投资2.5亿美元,号称打造「史上最贵战争片」。
不仅砸钱如流水,这剧的制作班底也豪华到爆。
找来了《真探第一季》和《007:无暇赴死》的导演凯瑞·福永掌镜。
奥斯汀·巴特勒和卡勒姆·特纳双男主演绎,再加上一票欧美「当红炸子鸡」。
 


玩的就是一个「大牌和烧钱」。

话不多说,今儿咱聊聊——
「空战群英」
 


Masters of the Air
2024.1.26.美国
 


惨败而归
 


出乎意料的是,《空战群英》的前五集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
远离了那些市场上常见的套路和煽情,它用几乎质朴的叙事,带我进入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3年,美国空军“100轰炸大队”被整个“塞到”英格兰。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联合英军,白夜交替,炸垮德国的上空。
这时候的美国空军,虽说都经过几百小时飞行训练,可实际上都是没打过仗的菜鸟。
到了英格兰,这帮人还没休息几天。
就收到第一场真刀真枪的考验——
往不莱梅的U型潜艇基地上扔炸弹。
 


鉴于德国的高射炮和雷达系统牛得很,所以这次出击必须“快准狠”。
随后,队长搞了个详细作战计划——
五个小队,外加78架大炮鸟一起上。
结果,等真到了德国头顶上,地面部队也毫不客气。
高射炮像放烟花一样,美国的轰炸机瞬间成了靶子。
 


更倒霉的是,到了目标上空,因为云太厚,啥也看不见。

目标地点来回绕了两圈也没找着,队长只好叫停任务,准备回巢。
 


本以为这就算完了,哪知道最惨的还在后头。
高射炮刚歇会儿,德国的战斗机又像幽灵一样冒了出来。
狡猾的是,他们不跟前面的打,专挑后面的349中队下手。
没一会儿,火光一闪,几辆美军的轰炸机就被打了下来。
 


接着,德国战斗机又是一波猛攻,直接吊打美国轰炸机。

眼看形势不妙,美军加足马力火速飞回英国领空,德国战斗机这才打住……
看点颇多
 


说起拍《空战群英》,其实离不开斯皮尔伯格老爹的一句话。
当年,斯皮尔伯格的老爸看完《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后就对儿子说:
“怎么还不拍个空军的?好歹我也是二战时期轰炸机中队无线电台的通讯官。”
斯皮尔伯格随后赶紧找到HBO,问问接下来的相关事宜。
到了2013年HBO就说要弄个讲「第八航空队」的剧集,改编自唐纳德·L·米勒的《空中英豪》。
2014年,HBO还真就放了个先导预告,名叫《The Mighty Eighth》。
 


不过很快就说这俩没啥关系,并直言“拍空军交战,太费钱,《空战群英》的预算超标,自己吃不下这么大的盘子。”

到了2019年,Apple TV+跳出来说,这活儿咱接了,还专门为此成立了Apple Studios。
五年磨一剑,《空战群英》终于露脸了。
>>>>掷千金,只为真实
懂行的都知道,战争片能实拍的寥寥无几。
所以,特效做得好不好,就成为了战争题材能不能“合格”的基本所在。
《空战群英》采用了现场虚拟的技术,以LED屏为背,构建苍穹之景;
再辅以CGI之手,后期添画,使爆裂之景,火光之效,皆似真实无疑。
 


 


剧中。
战事忽起,地炮轰鸣,天际遍布黑烟。
昔日碧空,顿陷幽暗,蓝天白云霎时间化作「空战炼狱」。
 


炮声渐歇,敌机悄入,疾如游龙。

战机携带利弹,如急雨磅礴,使人无处遁形。
高射炮布下天罗地网,机舱受击,火光四溅,场景处处细致入微,使人身临其境。
 


>>>>二战最惨空军“血腥100大队”
本剧的历史背景是二战里搞得最大,拖得最久,死人最多的一场「空中大战」。
剧中的主角是二战时候「美国第八航空军」的一个叫“100大队”的轰炸机队伍。
美陆军航空兵第八航空队:二战期间规模达20万官兵,2000余架四发轰炸机和1000余架战斗机,成为史上最大的军级航空单位。
 


 


上图:《空战群英》剧照
下图:历史上真实的B17机组(图片来源网络)
挑他们来讲故事,是因为他们太悲壮了,甚至可以用“马革裹尸还”来形容。
二战期间,德国空军的铁鸟与火器,不是那种闲庭信步、随风而来的游魂。
他们拥有的,是那些令人谈之色变的「黑科技」——
喷气式战机划破天际,巨型对空火箭炮如怒龙吐息,还有那些装备着各式大炮的防空塔。
可以说是一整个钢铁巨人大队,守护着铁幕的边缘。
 


 


上图:二战期间德国的“88炮”,虽以击坦克著称,本初是防空用(图片来源网络)
下图:为了抵御空袭,德军成立了众多防空部队(图片来源网络)
这一切,对于美军第八航空队而言,无疑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峰峦。
虽说这个大队,装备了37架号称“空中DPS”的B-17飞行堡垒,全方位无死角输出,也深知德国本土是一片险恶的土地。

B-17轰炸机最初装备了五支7.62毫米(.30口径)机枪,这种配置一直持续到1943年春。之后,这些机枪被更为强大的勃朗宁M2 .50口径机枪替换,并且机枪数量增加到了十二支。
勃朗宁M2机枪成为了美国第8空军的标准攻防武器。这种机枪重达64磅(约29公斤),全长57英寸(约145厘米),能够以每分钟750发的速率射击。
 


 


上图:现实中第 100 轰炸机大队的 B-17 轰炸机(图源网络)
下图:《空战群英》中B-17
但在二战期间,美国轰炸机讲究一个「白天飞」,而且还没战斗机护航。
轰炸机没战斗机护航,就像出门忘带伞,碰上雨来就只能淋着。
所以。
B-17轰炸机不仅得往德军头上扔炸弹,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准备迎战德国的战斗机和防空火力,风险系数直线上升。
据统计,二战开始时,由于没得护航战斗机全程陪着,轰炸策略也还在摸爬滚打,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有时候能达到20%-30%。
而B-17轰炸机人员牺牲率也达到了25%。
 


1945 年 2 月 28 日,第 100 轰炸大队的 B-17 飞行堡垒飞往德国。
图源:国家档案馆(美国空军编号 59349AC)
那为啥偏偏要白天上阵呢?
剧里有段对话挺能说明问题,英国士兵觉得这操作简直是自寻死路。
 


但美军有他们的王牌——诺顿瞄准器。
这东西能让美军能在白天进行“精确打击”,就算危险也在所不惜。
 


下图:诺顿瞄准器内部结构图,利用计算机辅助,当时被视为尖端“黑科技”,后来被美军沿用到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中(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边,对抗行动迟缓且密集编队的美军飞机,德国防空力量部署了名为“预设射击区”的策略。
此法意在美机预期航线上划出一个虚构的“目标区”,随后用重型高射炮向该区域集中开火,迫使进入的美机面临着一个满是爆炸碎片和弹雨的死亡带。
这一方法也使得在1942年,美军飞行员的牺牲率直线飙升,达到了惊人的73%。
 


二战期间,第100轰炸机大队损失最惨重的几次任务统计表
图源:网络
也因为损失惨重,后来人们给这群美军起了个外号——“血腥100”。
剧中也通过紧张连绵的空战场景,让人深切体验到穿越此类死亡地带的绝望和紧迫。
 


 


此外剧里,美军第一次出击就丢了三架飞机。

实际上——
在整个二战期间,这帮兄弟总共执行了300多次任务,总共丢了229架飞机,其中有923名成为战俘,死亡人数(包括失踪)更是高达上千人。
就拿1943年10月14日(史称黑色星期四),第八航空队展开代号为“115“的行动来说。
当时美军的目标是再次轰炸位于巴伐利亚的德国轴承制造重心施韦因富特。(首轮大规模轰炸发生在同年8月)
 


纪录片《空中英雄:美国第八航空队》截图片段
这次行动动用了第一与第三航空师下属的16个轰炸机大队,共291架B-17轰炸机。
那天,291架起飞的B-17中,有257架成功穿越到德国领空。
但随着护航的战斗机离开,德国防空火力开始猛烈攻击,导致轰炸机群陷入困境。
 


纪录片《空中英雄:美国第八航空队》截图片段
在施韦因富特上空,仅有229架能完成投弹任务。
任务结束准备返航时,仅197架能安全返回英国,途中又有5架坠毁,另外17架由于损伤严重被判定为报废。
这场行动中,美军损失了655名机组成员,他们要么牺牲,要么被俘,要么失踪。
而德国的防空力量在这次对抗中击落了60架B-17轰炸机,这个数目占到了出发总数的20%以上。考虑到降落过程中的进一步损失,这一次飞行任务的整体飞机损失率达到了近30%,为美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纪录片《空中英雄:美国第八航空队》截图片段
二战结束后。
据统计,第八航空军损失惨重,竟超过了海军陆战队的全体。其中有26000人,于战火中化为尘埃。
更有5000余人,虽生而如死,心灵遭受重创,终日里惊恐与哀伤为伍,无法自拔,哪怕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那些无声的夜晚,却依旧是他们永远的噩梦。
真实历史场景:德军战机对B-17进行紧密追击和射击的场景被记录下来(来源网络)
 


相比之下,英国那帮皇家空军的兄弟们就“聪明”浑不吝多了。(毕竟被德军轰炸机给炸怕了)
他们只搞夜间突袭,也不挑食。
只要是纳粹的地盘,随便炸一炸就拉倒,炸完就收工。
 


虽然这种方式减少了与敌人正面冲突的可能,却增加了误伤平民的风险。

但。
在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英国皇家空军选择了视而不见。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
战争的压力远大于道德的纠结。
>>>>割舍不掉的人性与情感
《空战群英》沿着《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的脉络——
继续探索人性的深渊和情感的纠葛。
伊根和克莱文这两位,是100轰炸机大队的灵魂人物。
 


上图:约翰·C·伊根 (John C. Egan) 和盖尔·W·克莱文 (Gale W. Cleven) 合影
下图:演员卡勒姆·特纳和奥斯汀·巴特勒在迷你剧中扮演了两个最好的朋友
图源:historyvshollywood.com
带领着一帮子飞行员小兄弟,从头儿一脚踏进英国,就开始了他们的空中“野战”生涯。
他们的经历,也让他们一步步从天真烂漫走向了对战争残酷的认知,而他们原本的那一腔热血也在硝烟中慢慢冷却。
第一集导演就给我们玩了一出“高级黑”。
伊根和克莱文俩好哥们,一开始对空中打仗还挺向往,觉得自己能上去给纳粹好好上一课。
 


结果呢,两个人前后脚的刚到英国基地,纳粹先给他俩上了一课。
伊根(卡勒姆·特纳饰演)在地面上,就是个标准的“闹腾货”显眼包。
 


晚上,一喝高了,就开始扯嗓子唱歌,走调得跟破风箱似的。
还老“吹嘘”自己在轰炸机里头,那飞行技术得多牛,堪称“战斗机里的王牌飞行员”。
结果,第一次真正上天作战就碰上大麻烦了。
不仅飞机发动机着火,导航员还受了重伤。
 


等他落地后,心有余悸。
旁边一位老兵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用一种淡然的口吻跟他说:
“想着怎么跟兄弟们解释我们会遇到的狼狈吗?别费那劲,什么也别说,他们迟早自己明白,我们都明白。”
 


这话里的意思是说。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对于战争,什么字眼都不抵亲自上阵来的直接。”
“牙签哥”克莱文(奥斯汀·巴特勒饰演),嘴角常挂牙签,飞行间带着点儿狂。
 


与伊根相比,他多了份沉着,少了点儿得瑟。
初战归来,他的那份从容也消磨殆尽。
出发前,伊根给他一个幸运符,他还嗤之以鼻,以为胜利全靠手中力。
 


不多时,战场教会他,命运如风,幸运不可轻视——

目睹同袍坠亡到云海深处;
目睹机翼的金刃劈裂血肉,骤降的冷冽夺走人体仅存的一丝温暖,爆破的火光吞噬生命......
目睹出征十九辆,仅归十六,机上伤患,如待救之鱼。
更让人心塞的是,这次行动,连个炸弹都没扔成,直接就以失败收场。
 


归途沉重,他心怀悲凉。落地之际,就跟之前的伊根一样,心乱如麻。
他跟伊根说:
“你没跟我说,原来是这样的。”
 


伊根也只能干瞪眼,哑口无言,两个人就这么沉默着。
本是一腔热血,现在却都为战火所困,心有戚戚。
在这场斗争中。
任务的完成伴随着「残缺不全的身躯」、「极端条件下的燃烧之痛」、「精神上的剧烈冲击」以及「沉重的生命损失」。
 


可当战火短暂平息,尘埃落定,宿命难测时,我们作为观众难免又会产生一种悚然的感觉。
因为,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欲望、恐惧、勇气与软弱。
我们开始深入故事,与人物心灵相契,并为他们的未来担忧。
由此,那些最初视觉与生理上的激动和兴奋,便会转化为对人性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这也正是战争片或历史片的魅力所在。
 


 


就拿第三集来说。
比迪克和伙伴的死亡,看得人心酸。
比迪克为救不能跳伞的战友,决定最后时刻迫降。
但他等来的不是“绝处逢生”,而是飞机无情的爆炸。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奎恩对战友娃娃脸的“无情舍弃”。
 


 


战场之上,岂容虚饰?
生死存亡,一线之间,浮华尽脱,人皆露真容。
在《兄弟连》的最后,德国军官曾对士兵说: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且骄傲地为祖国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存在也只存在于战斗中。像兄弟一样,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互相扶持,你们共同面对死亡,一同接受磨难。“
 


一首战争的挽歌,赞美了士兵的英勇和兄弟般的情谊。
斯皮尔伯格借此强调——
无论敌我,士兵心中的希望和牺牲是相通的,他们的尊严和勇气,乃至选择都应该值得我们所有人的理解和尊重。
不妨一看
 


斯皮尔伯格搭档汉克斯,这回“二战三部曲”收官之作,开局五集下来,风头正劲。
目前豆瓣评分8.4(由8.3上升8.4),烂番茄新鲜度87%(由86%上升87%)。
 


 


话说回来,虽然比不上《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那种「传奇」。
但对痴迷军事的兄弟们而言,《空战群英》不容错过。
当然,配合着纪录片《空中英雄:美国第八航空队》一起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赞(4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21 11:4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02 10:30